风呼呼漏进狗牙参差的半边庙门,卷得王安刚生好的火好一阵晃动。 湿了半边身子,裤腿还在不停往下淌水的农户抖抖脚,往旁边挪了挪,这才放心冲着更里面招呼: “小郎君,赶紧过来暖暖,莫着了凉。” 说着,他又往火堆边边添了圈细柴,用手把火扇旺了些,很是热络地寒暄:“当着山老爷像的面,可不敢让小郎君染了风寒。” “您说笑了。” 砚莲生恭恭敬敬对神像上完三炷香,这才找了个离篝火不近不远的地方坐下。 少年从怀中掏出一本小书,借着光亮翻开几页,“我冒失雇人上山,打扰了此处清静,山神怪罪也是应该。” 王安连忙摆手,刚要呸掉话里面的晦气,突然想起面上坐着的就是位秀才,转而尴尬地挠起了脸,“这……哪来的怪不怪罪,外头先生不是都在教什么不语,照我看,神啊鬼啊的都是些子乌虚有的事。” “小郎君再过来些,这边干得快。” 他自己其实是不信山神的。 “子不语:怪、力、乱、神。是说那位先生不谈怪异、勇力、悖乱和鬼神的事情。” 砚莲生跟着笑了笑,没纠正王安应该是子虚乌有,那句话跟他想表达的也不是一个意思。 “对对,子不语怪力乱神。” 王安一拍大腿,“就是这个。” “还是你们秀才脑子好使。” 砚莲生一身浅青,外面还罩了件绣有松竹的月白长衫,看上去确实是个斯文标致、饱读诗书的少年郎。 实际上,他和秀才没有任何关系。 还没开口解释,火光另一边的农户又换了个话题:“不过我们这儿真出过仙人。” 空气倏地一静。 “仙人?”砚莲生正襟危坐,合上了书。 “我阿爷小时候的事了。” “那会儿山里突然出了妖怪,一顿要吃几个人,吃到没人再敢进山,住在山脚的近百户人家逃的逃,搬的搬,结果把妖怪也引到了外面。” 王安不住长叹,“害了不少村子。” “乡长好不容易去到县里,报了官,带了一批捕役回来抓妖,反倒让那妖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