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朝,永宁三年。 正逢春雨绵绵,雨水敲打在空气中,整个京城都弥漫着湿意,微风拂过还带着冬日里刺骨的寒意,让人不寒而栗。 三年孝期已过,太后下旨,凡正七品以上官员,家中女儿达到年岁,皆要参加选秀。 京中一下热闹了起来,各家都卯足了劲,希望家中女儿能进宫伴君侧,为家族争光。 毕竟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前头,宫中有位丽昭仪娘娘,原是陛下潜邸时的昭训,家中本不过是地方七品小官,自这位娘娘得宠后,举家进了京,还得了陛下赐宅,风光无限。 如今,丽昭仪娘娘又有了身孕,陛下子嗣单薄,想来不久便能封妃,可谓是后宫里的第一人。 连带着宫外的林家都水涨船高,谁人见了都得给三分薄面。 半月后,各州各县的秀女都赶到了京城。 吏部尚书姜府,姜夫人正在看前些日子就定好的衣裳,绣坊赶在初选前送到姜家,姜夫人连忙遣了侍女叫大小姐过来。 姜媛和得了消息后就向正院走去,守在院子外的下人见来人是姜媛和,默默行礼,没出声说要通传。 在姜府,谁人不知,最受宠的就是大小姐,在姜夫人这尤甚。 姜媛和迈过门槛进了内室,见姜夫人站在桌前,桌子上铺满了衣服,手里还摆弄着衣服的料子。 姜媛和莲步轻移,行礼∶“女儿见过母亲。” 姜夫人拉起她,慈和的目光上下打量,狭促道∶“今儿倒是不同,我们媛儿也知道行礼了。” 姜媛和脸顿时嫣红,对着姜夫人撒娇道∶“母亲就知道打趣女儿,女儿哪次没行礼嘛。” 姜夫人掩唇轻笑,姜媛和有点心虚,她和母亲单独在一起的时候,确实礼仪不周。 但是,又不是次次都是。 见姜媛和真的要恼了,姜夫人才收了笑,道∶“好了好了,不过是玩笑一句,真要恼了?” 姜媛和面子薄,嘀咕道∶“女儿才没那么小心眼呢。” 姜夫人看着拉着她的手撒娇的女儿,天真烂漫、无忧无虑的,心里的担忧怎么也止不住,眉眼间都带了几分愁容。 她千辛万苦生下的女儿,如娇似宝养大...